上月27日整日,,是我們一行11人在四川瀘州郎酒集團參訪該企業(yè)的一天。下午四點三十分許,,在即將步入郎酒集團藝術(shù)館參觀莫言文學藝術(shù)展時,領(lǐng)隊,,也是中大校友的胡艷師妹跟我說:蔡瀾去世了,。
我已入了耳順的年段,對于任何個人的生老病死,早已不感驚訝,,對于蔡瀾先生,,也這樣。這次,,不同耳聞尋常人訃告的是,,其后我在郎酒莊園的入住時段里,尤其在當晚的晴朗夜,,駐足觀看莊園餐廳的“人生大事,,吃喝二字”的書法作品,在莊園的酒歌廣場參加可以隨意喝酒到盡興醉歸的夜宴,,邊摜蛋邊看歌舞表演,看廣場后美輪美奐的山舍燈光秀,,聞著空氣中蕩漾彌漫的酒香,,聽著主持人吟誦著“人生幾何?對酒當歌”的古詞,,我不時對蔡瀾有多段遙思,,斯人斯時加斯景,有些思緒,,有些感懷,,蠻感應景,摘要記錄如下,。
蔡瀾的一生,,主要生長在中國香港,他周游世界列國,,觸及美食家吃吃喝喝的天花板,,終以食神的綽號,揚名于華人世界,。
在發(fā)達的市場經(jīng)濟社會中,,名聲是可以直接勾兌為經(jīng)濟效益的,在這點上,,蔡瀾可謂頂流,。就我所見,在深圳的福田區(qū)和南山區(qū),,都有以蔡瀾名字命名的餐廳,、點心店,我曾光顧過其中的一家,,墻上書寫著多則蔡瀾所講的話語,,其中一則是:吃好喝好,就是功德圓滿;不會花錢,,掙得再多也沒有意義,。
蔡瀾善用自己的名字來直接命名餐飲店,在這些年的經(jīng)濟調(diào)整期間,,屬于難得的消費升級現(xiàn)象里面的一朵亮麗的浪花,。靠個人名字來冠名餐廳,,蔡瀾自己就能通過收冠名費來賺錢,,在吃貨們縱橫四海的當下,他冠名的含金量,,直接轉(zhuǎn)化為吞金量的數(shù)字,,估算一下,就知不俗,,這在當代文人中,,是獨一無二的別樹一幟。往古追溯,,身居美食界頂流的蘇東坡,,生前名聲大噪,卻沒能為自己引流來多一兩個金元寶,,原因很簡單,,東坡身居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社會,蔡瀾則身居現(xiàn)代發(fā)達的商貿(mào)市場經(jīng)濟社會,。
在我看來,,蔡瀾的一生,離不開幾個關(guān)鍵詞:錢,、衣食住行,、生死、達觀,。要描述,,更別說研究他和這些關(guān)鍵詞,他的發(fā)財致富路,,他的花天酒地飲食男女消費觀,,他的生死達觀……篇幅肯定遠遠溢出一本書。
蔡瀾是獨立的,,獨特的,。他因為自己的獨立和獨特,被歸類在與金庸,、倪匡和黃霑同在的香港四大才子之列,。他們或更應該被稱為香港四大才老(佬),,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姜是老的辣,越老越辣,,越老越深刻,,越老越豁達,越老越達觀,,越老越耳順,,越老越智慧,越老也就越能放下,。當然,,香港四大才子說也合情合理,反映的是大眾心理認知或集體記憶中的一種有趣現(xiàn)象,,那就是在我們心目中,,有才的人尤其是有才的智者,經(jīng)年累月后,,依然是年輕的,,不會老,精氣神長在——蘇東坡如是,,唐伯虎如是,黃永玉如是……香港四大才子——他們是有才加有財?shù)默F(xiàn)代智者,,也如此,。
彈丸之地的東方明珠,何以能出出產(chǎn)香港四大才子,?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值得有心人的認真復盤與深入思考。
金庸的武俠小說,,構(gòu)建了一個洞察人性的宏大的江湖世界,;倪匡的科幻小說,啟迪了不少讀者的想象力,;黃霑用歌詞,,詮釋了滄海一聲笑的港式豁達、浪漫與滄桑,;蔡瀾則用文字與視頻言說,,詩化了酒財色氣,提倡我們閱美景美人,,盡情享受美食美飲,,推崇人間的煙火味。
從各自面對的領(lǐng)域與取得的成就而言,,他們是各有千秋,,各有建樹,,各自形成了典型個案。從共性的角度言,,愚以為,,他們尤為值得關(guān)注的,是以下三點: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愚人是以身發(fā)財,智者則是以財發(fā)身,。香港四大才子,,各自有通過富有才情又結(jié)合市場需求的專業(yè)寫作(金庸、倪匡和黃霑)或影視創(chuàng)作(蔡瀾),,來實現(xiàn)自身財務自由的進程,,然后通過以財發(fā)身,成長成為了現(xiàn)代智者,。
財務自由是精神自由的底層堅固基石,。身為文人,沒有財務自由的精神自由,,不少是痛苦的,,經(jīng)常是無奈的。香港四大才子,,財務與精神自由同具,,因此而得自在,自在后能自得,,自得后能自得其知其思其行,,知思行后得其趣其樂,身為至性至情之人,,不用壓抑自己,,本然地煥發(fā)自己的天性,廣閱春色,,知人性,,懂風情,能讀懂眼前深奧的無字書,,能寫出天下一流的文章與歌詞,,能口吐金蓮,能金句迭出,,利己后利人……也就能進入人性與社會的美麗的伊甸園,。
人生就要精彩的活過,駕鶴西去時,,則不妨靜悄悄,。蔡瀾生前自定自己的墓志銘,,只刻三字:我活過。按他的遺囑,,沒有遺體告別儀式,,不設(shè)任何追思會,簡單的火化,,就為自己的肉身畫上了句號,,將生死達觀進行到底?;畹镁?,逝世唯求安詳,靜悄悄地辭世不擾人,,香港四大才子的生死取向,,是相近乃至趨同的,也就是金庸的夫子自道: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后悄然離去,。人生即江湖,規(guī)矩是默契散場,,然后相忘于江湖,。
快意人生,逍遙江湖,,最終相忘于江湖,。這就是金庸蔡瀾們的境界。贊,!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