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深圳是一個奇妙的存在。從行政管轄與治理的角度看,,深圳已有約1700年的建城史,。然而,在有城市史以來的絕大部分時間里,深圳存在感并不強,與中國歷史上諸多地位崇高的名城相比,深圳難言出眾,。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深圳才實現(xiàn)從不起眼的邊陲小鎮(zhèn)到光彩奪目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蝶變,。吸納著改革開放的偉力,,深圳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就躋身于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列,;用了不到40年的時間,,就躋身于全球百強城市榜單。這個巨大的成就,,在全世界城市發(fā)展史上極為罕見,,稱為“深圳奇跡”應屬當之無愧。
回顧“深圳奇跡”,,繞不開“深圳生日”這個當代新典,。1980年8月26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正式成立,,這一天就成為深圳特區(qū)誕生的紀念日,,俗稱為“深圳生日”。此后,,每年的8月26日,,深圳市政府和民間都會組織開展繽紛多彩的紀念活動,為深圳慶祝生日,。這些紀念活動包括寫文章,、出書、創(chuàng)作歌曲,、舉辦座談會或晚會、拍攝電視劇,、參觀國貿(mào)大廈,、登蓮花山瞻仰鄧小平雕像并獻花等。多年堅持并沉淀下來,,它們漸漸變成了深圳文化的組成部分,,并形成了鮮明的深圳特色。
我是2006年來到深圳工作并在此定居的,,算得上是一個資歷中等的深圳移民,。18年來,我見證了深圳常住人口從871萬人增長到1779萬人,、深圳GDP從5900億元增長到3萬多億元,、深圳廢除二線關實現(xiàn)轄區(qū)一體化的發(fā)展歷程。與此同時,,我也陪伴深圳度過了它的18個生日,,以寫文章、寫詩歌,、參加座談會等方式,,表達了對深圳生日的祝福。
眼下,,在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第44個生日即將到來之際,,有一群深圳人正在精心策劃實施一個別有趣味的為深圳慶祝生日的方案。其中尤其活躍的,,是深圳文化界的三位大咖:黃東和,、于萬新和惠宣。前不久,,這三位對深圳歷史頗有研究且精于著述與演講的雅士,,在“頭腦風暴”的碰撞中想出一個點子:在民間以自發(fā)的方式舉辦108席茶話會,慶祝深圳特區(qū)44周歲生日,,并以此為契機,,打造深圳的感恩節(jié),。這便是“深圳生日茶會”的緣起。由此,,黃東和,、于萬新和惠宣成為“深圳生日茶會”的發(fā)起人。
對于“深圳生日茶會”創(chuàng)意方案中的兩個關鍵詞——“108席”和“深圳的感恩節(jié)”,,三位發(fā)起人是這樣解釋的:深圳最初的城市規(guī)劃,,由108位海內(nèi)外工程師共同完成。因此,,“深圳生日茶會”計劃邀請108位深圳市民,,讓他們以主理人的身份各自領得一席生日茶會,各自邀請朋友若干,,為深圳慶生,。“深圳的感恩節(jié)”則是一個愿景,,在愿景中,,“深圳的感恩節(jié)”將依托始于今年并持續(xù)辦下去的“深圳生日茶會”而逐漸實現(xiàn)。而此詞中的“感恩”,,是指感恩改革開放的時代際遇,,感恩深圳特區(qū)的開放包容,感恩自己個人的努力拼搏,,感恩親朋好友的鼎力支持,,感恩貴人鄰里的相互成就。
依照創(chuàng)意方案,,在“深圳生日茶會”上,,與會者可以品茶,可以談和深圳有關的故事,、感想與冀望,,可以相互贈送禮品。茶話會全過程,,委托“文學觀察員”(由茶話會發(fā)起人從深圳的作家,、媒體人、文化人,、文學愛好者中邀請而來)記錄,,會后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在全網(wǎng)和紙質(zhì)平臺上傳播,,由此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對深圳生日,、深圳當下和深圳未來予以關注和思考,從而將開放、勇敢,、包容,、自由的深圳精神繼續(xù)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
2024年7月中旬,,“深圳生日茶會”的倡議發(fā)出后,,應者如云。多位深圳市民表達了擔綱茶話會主理人的意愿,,108位名額很快滿員,。其中有快遞哥、記者,、作家,、出版人、藝術家,、律師,、企業(yè)家、讀書會領頭人……職業(yè)遍布各行各業(yè),。考慮到每位茶話會主理人都有自己的社會關系網(wǎng),,參加這108席“深圳生日茶會”的所有嘉賓,,無疑就像星羅棋布的血脈一樣,滲透深圳的每一寸肌理,。一個屬于深圳特區(qū)44周歲生日的“嘉年華”正在上演,,愿景中的“深圳的感恩節(jié)”也有望開一個好頭。
親愛的深圳,,祝你生日快樂,!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